展覽資訊

聯絡資訊

231119-亞洲手創展D4-0627

2023亞洲手創展帶來多場精采的國際論壇分享,最後一場邀請《數位時代》創新長 黃亮崢 James,以及亞洲手創展 執行委員會主席 Jerry Yen一起對談,可以發現跨界整合「生態系」、虛實整合的「體驗」,已經是創業者必須了解的現在進行式。


Meet Taipei的「創業生態系」

黃亮崢-James
主講人:《數位時代》創新長 黃亮崢 James

《數位時代》是台灣第一個以網路科技和創新創業為報導核心的數位科技媒體,包含紙本雜誌、網站、Meet創業社群、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、Future Commerce未來商務展和數位行銷學院…等媒體、展會與知識學習服務。

創新創業分享與媒合的平台

2011年起《數位時代》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。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、創業⼩聚⽉會的分享、產業沙龍的分享…,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。

《數位時代》創新長 黃亮崢 James:
「創業小聚這個品牌希望能夠促進不同的新創去交流的可能性,這個平台有可能是一個媒介、一個網站、一個資料庫,讓大家可以隨時搜尋得到新創創業人的資料。在創業的環境裡面還有很多不同的夥伴,比如說投資人和生態系夥伴,比如說可能是他需要後期輔導、需要加速器、需要導師、製造廠、政府關係等等。看似它是一個網站或一些報導,還包含了一些媒介的活動,或甚至我們後來所做的展會,我們希望可以打造這樣子的平台。」

隨著越來越多臺灣新創開始出海,他們也將中文的報導各式各樣的服務翻譯成英文,「可是事後我們就發現,完全不該一樣」James說,由於閱聽眾屬性不同,和台灣民眾想要了解的內容不同,需要針對不同的閱聽眾撰寫。

從0開始累積到超過1,800家新創團隊專訪

⾃ 2010 年 8 ⽉開始,Meet Taipei每週舉⾏ 3-4 場午餐會採訪,持續邀請新創團隊,透過⼀對⼀的專訪,深度瞭解新創公司的商品、服務和創業歷程,從中發掘值得關注的報導題材、具潛⼒的創業之星。「到現在的統計資料,差不多超過了1,800家以上的新創團隊,我們也做追蹤,新創團隊訪問了之後一段時間就會再追蹤大家的進展。大家看到的這一篇又一篇的報導,就是這樣慢慢累積下來的。」

image-28
Meet Taipei創業專題報導。圖片來源:Meet創業小聚 官網

報名制與邀請制活動雙軌並行,讓品牌持續成為創業分享對話的場域

2011年開始每⽉固定在第 3 個週三晚上舉辦「創業小聚」活動。每場有 4-6 組Meet 創業之星(新創公司)、1 位創業主題分享和 2 位嘉賓點評交流,100 位關⼼創新創業的朋友,⼀起交流創意的點⼦、創業的經驗、認識新朋友和連結合作機會。每場「創業小聚」主題各有不同,吸引不一樣的投資人和聽眾到現場去做交流,甚至包含想要到這家新創來上班的人。

2014 年每季固定的邀請制「產業沙龍」聚會,由 Meet ⼯作團隊邀請參與計畫的企業、新創公司的創辦⼈或CEO 參加。聚焦於同類型產業相關企業、團隊的交流與分享;每⼀場都邀請包含該產業領域中的⼤、中、⼩型共約 8-10 家企業、30-40 ⼈參與。

231119-亞洲手創展D4-0616

從Demo Show到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,提供創業者更大的舞台

從創業午餐會邀訪的資格把關,受訪團隊成為與創業⼩聚產⽣連結的 Meet 創業之星,於近兩年約 200 組團隊中,經過評審初選與複審,評選出年度 Top 30 Meet Neo Star。Neo Star 會登上 Demo Show 的舞台,與近 20 位創投 / 企業代表評審前,⽤ 6 分鐘爭取團隊期待獲得的資⾦、資源和機會。

2014 年開始,Meet 將 Demo Show 轉型為 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展。2015 年第⼆屆進⼀步擴⼤為 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,成為台灣⾸創的國際性創新創業⼤型活動品牌 / 平台,多年來均獲台北市產發局⼤⼒⽀持。隨著時代變遷,Meet Taipei也隨著每年的關鍵字更換主題,過去耳熟能詳的網紅經濟、AR、VR、區塊鏈、元宇宙、AI等,都曾是熱門的討論主題,與國際趨勢緊密相連。2023年主題「未來的未來」,「過去十年,我們積極地為創業者找未來;下一個十年,該是創業者來定義台灣的未來。」

2023 Meet Neo Star。圖片來源:Meet創業小聚

從「媒體」到「媒介」

以創業者為核心,從媒體的角度出發,不斷的累積內容、交流分享、到產業串聯,逐漸讓Meet Taipei擴大為台灣新創生態圈的縮影。從過去訂閱的模式,到現今流量變現的商業模式,《數位時代》發現人們不只是需要內容,更多的創業者需要找夥伴,「一開始大家都可能會認為這些他們可以直接交流、自己直接學習直接去做,可是後來你就發現,其實這一切原來可能是教育、可能是研究單位、可能是政府、企業,需要有一個仲介媒合的媒介,由專業的團隊或組織去做。」

串連、跨界、超整合,亞洲手創展的「手創生態系」

Jerry2023
主講人:亞洲手創展 執行委員會主席 Jerry Yen

POP UP ASIA 亞洲手創展 今年邁向第七屆。亞洲第一個以手作創業者與組織交流為核心的B2B2C手作創業展會。從手作創業者的角度出發,探索手作創業創新趨勢與永續商業模式,提供想要更進一步了解亞洲手創市場的進出口商、零售通路商、製造商與投資人,能在此進行更多合作與跨界交流,協助亞洲手創品牌經營海外市場,提供各種延伸商業化服務。

亞洲手創展的執行團隊希嘉文化創業至今已經第15年,執行委員會主席 Jerry Yen以另外一個方向切入,如果你的公司不是一個媒體,在資源很吃緊的狀況下,作為一間展會公司,到底要如何生存下來? Jerry用以下三個面向,分享亞洲手創展過來人的經驗:

串聯手創者到底有多難?

「在這過程中其實很多人啊,就是你現在剛剛螢幕上看到所有的人,大概有一半以上都轉行了」

從個人創作者走到有機會可以出海,其實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遠。

創業初期的三大基本思考:

1.為什麼是現在?
創業的風口、趨勢在哪裡,是否符合市場需求?

在研究手創市場過程中POPUPASIA發現,普遍小微企業創業者遇到的問題是:無法規模化以至於難以永續經營,包含差異化能力不足、加值能力不足、B2B經營能力不足的問題,當時手創者面臨的是一個破碎且無效的生態系統,難以將所有手創者需要的機會資源在同一個場域找到。

2.為什麼是你?
自身的優勢是什麼?客戶為什麼要找你?

亞洲手創展 執行委員會主席 Jerry Yen:
「你有沒有辦法找到真的可以跟你合作的客戶,這很重要,客戶(2B)成長和顧客成長,是我認為一個企業永續的關鍵。以及在這過程中,你自己有沒有辦法成長,包括思維上的成長和相應的調整作為。你必須要去思考是為什麼是我(客戶為什麼非選我不可),我要怎麼樣去改變,怎麼樣去順應這個改變。」

3.如何在這個過程中賺到的錢,去支持這個這件事的永續
賺到的錢要拿來規劃未來,建立正向循環。

Jerry:
「我們一開始決定要做手創展的時候,大概思考的三個問題:
我怎麼樣打造平台(虛實整合)、我要運用什麼樣的工具(系統化)、以及最後我要確保怎麼樣永續(品牌優勢建立)」這也是手創者經營品牌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
231119-亞洲手創展D4-0611

跨界的失敗機率有多少?

跨界它可能是一個好的成長策略,但以你必須要能夠承受失敗的風險。

Jerry分享POPUPASIA與通路、IP授權跨界合作的經驗談到:「當初我們打算跟泰國一個百貨集團合作,打算拿一整個300坪以上的樓面做一個快閃店的時候,有先做了一個測試,我們先在台灣的知名百貨做了一個點,大概60坪,最後虧了許多資金。」從這個經驗發現,想在一個場租非常貴的地方賣東西,由公司全部來承擔風險,基本上對中小企業不可行。

後來POPUPASIA也曾經與國企品牌跨界聯名合作,但光一個IP授權必須要墊出去15萬美金,也是一筆大數目,「所以跨界是不是好的成長選擇,我覺得就是看你有多少錢啊」Jerry說。

然而跨界策略絕非只有以上這些需要龐大資金的方式,2023年的亞洲手創展,便與馬來西亞手帳品牌 MOSSERY 合作,與日韓泰台共106個插畫的IP去整合銷售,對新星插畫家而言,是一個將創作產品化的絕佳機會。另外,2023年「Life& 亞洲生活展」也是一項新的跨界嘗試,將家具、手創、展覽、體驗結合起來,串連各異領域的產業及作品,勾勒出大家共同建構的生活想像與與概念。

整合需要付出多大代價?

從2010年「擺攤人生」市集品牌到2016年第一屆「亞洲手創展」讓喜歡的事成為生活,POPUPASIA不斷前進、整合,成為鏈結亞洲手創生態系的國際重要展會。2023年,POPUPASIA新的B2B商務平台「手創通」同步上線,成為亞洲地區唯一文創商務媒合網站,未來也會逐漸整合線上線下(線上快閃店&線下體驗),讓手創展能達到的效益更加不受限。

【延伸閱讀】亞洲手創展歷年展會回顧

亞洲唯一文創商務媒合網站「亞洲手創通」正式上線,日泰韓等多國買主齊響應
亞洲唯一文創商務媒合網站「手創通」正式上線

Jerry分享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到的三個重點:

1. 系統化的串聯是成功的關鍵
什麼叫做系統化的串聯,就是一開始我們必須要去設定我們的成長路徑是什麼。「所以過程中還蠻辛苦的,有些人他可能走到一個地方,就沒有辦法再一起走下去了。但對我們來講,路還是必須要往前走,前面可能等待你的資源、等待你的人可能是不一樣的。」

2.跨界需要從失敗中學習經驗
「跨界其實是需要錢的,而且必須在失敗中學習經驗,就是說句實在話就是靠什麼賺錢的。」謹慎計畫並累積經驗。

3.海外市場經營需要團隊整合
海外經營最大的困難是人才。「如果你要做跨國生意的話,一定要找夥伴大過於找員工,夥伴可以提供你最直接的support,如何跟夥伴做到有效的合作,又會回到第一個就你怎麼樣做系統化的合作,包含在這過程中你們是不是可以共同承擔損失。」

未來關鍵字:體驗

在對談時間,兩位講者也不約而同提到相同的關鍵字:體驗。在疫情之後,全世界所有人都更重視線下活動,因為大家體會到什麼只有純線上的那種無奈,因此各種線下的活動、交流更加發展,這些記憶、經驗、感受不可能完全被線上虛擬取代,「體驗」已經是現在進行式。

訂閱電子報 / Newsletter


編輯/Yuting Cha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