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覽資訊

聯絡資訊

250523-popupasia手織採訪-0425webp

品牌人物誌|苦瓜織織 × 幅新手織 對談 Q&A 專訪

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,有一群人選擇與「快」背道而馳。她們用手織布,一線一線地,讓身體與時間重新對話,也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在教學與創作中被重新編織。

本次我們走進兩位女性創作者的織布人生——苦瓜織織創辦人 李宜庭、與幅新手織負責人 廖老師。她們分別代表著台灣手作的新生代與系統推廣的實踐者,從不同起點,卻織出同樣的信念:讓布不只是布,而是生活的節奏。

苦瓜織織 Bitter, then better.2024
圖片來源:苦瓜織織

苦瓜織織

希望藉由織品手作推廣,增加年輕族群接觸傳統梭織與織品渲染的機會。如今快時尚充斥,苦瓜織織透過梭織創作及教學,帶給大家對於織品的新想像;並在手作課程中,了解織品的得來不易及傳統工藝的美,並慢下來享受當下。

幅新手織webp
圖片來源:幅新手織

幅新手織

為了推廣纖維藝術帶給我們的滿滿溫度與成就感,31年前,我們成立了幅新手織,除了販售各種創作纖維藝術所需的材料、設備之外,為了進一步推廣給一般民眾,我們也在工作室內開設各種體驗和課程,從初學者也能輕鬆學會的四小時手織圍巾,到複雜的高階織紋課程;從輕巧優雅的簡易織布機,到適合專業創作的電腦提綜織布機。


從空間設計到手工梭織——李宜庭的轉身與開始

李宜庭是土生土長的桃園人,原本學的是空間設計,曾在業界短暫工作,但現實與夢想的落差讓她開始思考:我可以創造出什麼,是屬於自己的節奏?

一次偶然的課程,她接觸到梭織。那是一門需要耐心、與邏輯的技藝,一點都不「漂亮」,甚至還要自己整經、上機、穿綜等等,但她卻在那種「一切都從零開始」的創作感裡找回了熱情。

李宜庭回憶道:「第一次體驗時,一定要織框、做出來還不一定有成品。但我很喜歡,喜歡那種不確定的手感,跟線材一起呼吸的感覺。」

250523-popupasia手織採訪-0315webp
苦瓜織織 李宜庭 / 圖片來源:POPUPASIA

學完沒多久,她就開始教別人,三月上課、五月就教學,七月搬進馬祖新村創業。疫情爆發那年,她與夥伴幾乎把教室當成生活基地,一邊錄教學影片、一邊拼貨出貨、一邊思考未來。

她說:「我很清楚,單靠課程無法永續。我們開始開發產品、參加展會,甚至挑戰去日本辦展,就是希望把這項技藝用自己的方式推廣出去。」

幅新手織——三十年的節奏實踐者

相比之下,幅新手織的廖老師則是一位教育現場的長跑者。三十年來,她從材料供應開始,逐步建立完整的教學系統,從最基本的框織、桌上織布機,到進階的電腦提綜織機,課程設計井然有序,卻從不失去手作的靈魂。

250523-popupasia手織採訪-0342webp
幅新手織 廖老師 / 圖片來源:POPUPASIA

在她的課堂上,學習從來不是為了結果,而是為了過程——那段「我不會 → 我試試看 → 原來我可以」的轉變。

她印象最深的是某次進入矯正機構教學,一位受刑人學生,拿著厚厚一本教材,只用了一晚就畫出重點,並在隔天帶著問題請教每一個細節:「他沒有翻譯機,查字典查到半夜。他的學習渴望震撼我,也讓我重新看見知識傳遞的力量。」

廖老師相信,教育不是給答案,而是給方法與信任。這份信任,讓她一再設計出能讓初學者進入、進階者精進的課程地圖。她說:「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,創作可以被學會,只要你願意開始。」

不是藝術家,而是生活的陪伴者

李宜庭分享,曾有位客人來體驗梭織課程,做完作品後她流下眼淚,因為這讓她想起奶奶做的棉被。那一刻,她明白了一件事:創作的價值,不在技巧,而在是否能引發情感共鳴。

她說:「我不一定是藝術家,我只是用織布陪伴我自己,也希望它能陪伴別人。」

而對幅新手織而言,每一次學員完成作品的瞬間,就是一次心靈的釋放。那種成就,不是完美,而是自我認同的展現。

250523-popupasia手織採訪-0325webp
創作的價值在於是否能引發情感共鳴 / 圖片來源:POPUPASIA

讓每個人,織出自己的節奏

她們的共同點是:不急著證明什麼,但總是在做。教學、開課、參展、試錯、推廣——她們用自己的節奏,慢慢將梭織從一項傳統技藝,轉化為一種當代生活選擇。

苦瓜織織用創作回應身體與感受;幅新手織用系統與信任陪伴每一位學習者。

一條條線,從不同的方向出發,最後在生活裡悄悄交織——成為陪我們走下去的節奏。


250523-popupasia手織採訪-0210webp

幅新手織:三十年如一日,讓更多人重新愛上纖維工藝

在台北東區捷運忠孝敦化站附近,有一處低調卻溫暖的手作基地——幅新手織。這是一間深耕纖維藝術推廣超過三十年的專業工作室,從材料、設備販售到手作教學,為各種程度的學習者開啟通往織品世界的大門。

「雙手反覆來回,織布機上經緯交錯。顏色、材質、織紋交錯後創造了無限可能,這就是纖維藝術的魅力。」——這是幅新手織堅持的初心。

在這裡,你可以體驗:

  • 入門四小時的手織圍巾課程,讓初學者也能享受創作的成就感
  • 多階段的織紋技術課程,培養更細膩的纖維美感
  • 從簡易桌上型織布機到「電腦提綜織布機(Jacquard loom)」等進階設備,應有盡有,滿足創作者不同的需求。

除了販售來自國際品牌如 Ashford 的各種設備(如電動紡紗機、傳統紡紗機、梭機、梳毛機等),幅新手織也是一處「讓人慢下來」的生活空間。無論你是初次接觸織布,還是長年沉浸創作的職人,都能在這裡找到對話與共鳴。

他們希望——讓織布不只是手作,更是一種生活方式,一種對節奏的重新感知。


250523-popupasia手織採訪-0281webp

苦瓜織織 Bitter, then better:讓織品成為連結過去與當下的橋梁

在快時尚大量充斥的時代裡,「苦瓜織織 Bitter, then better」選擇了一條與主流背道而馳的道路。他們致力於推廣傳統梭織與織品渲染工藝,藉由創作與教學,讓更多年輕世代接觸這門漸漸稀有的技藝,重新認識「織品」的生命力與溫度。

品牌所使用的工具以簡易桌上型梭織版為主,搭配毛線、二手衣物、二手線材進行創作,不僅具有環保概念,也讓作品更具故事性與親和力。此外,團隊也開發出迷你織版、材料包,讓初學者甚至小朋友(五歲以上)都能輕鬆入門,體驗織布的樂趣與沉浸感。

除了教學活動,苦瓜織織也積極拓展創作的邊界——不僅開發各類課程、客製商品,也與不同產業單位如 LOEWE、3M、AVEDA、台北市立動物園等品牌合作,甚至走出國際,參與《2023》《2024 Handmade in Japan》等展會,並入圍第六屆台灣《纖維創作獎》。

這些努力,無非都是希望透過一條條手織紋理,慢慢牽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。正如品牌名所示,或許「一開始是苦的(Bitter)」,但當你慢下來體會這些手作背後的技藝與心意時,「才是更好的(Better)」。


  • 展覽日期: 2025/11/13(四)至 11/16(日)
  • 開放時間: 每日上午 10 時至下午 6 時
  • 展覽地點: 台北松山文創園區 (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)

POPUPASIA 亞洲手創展 提供一個生產者、消費者、通路買家都齊聚一堂的舞台,讓整塊上、中、下游產業鏈交集在此交流,對接更多通路商、製造商加入這塊產業鍊,並且與國際接軌,打造更成熟永續的手創生態系,讓手創者能從「創作」到「創業」,實現「讓喜歡的事成為生活」。

有意願參展的品牌們,請務必先到「手創通」註冊開通會員並新增品牌資料。招商相關管道將以「手創通」平台為主。

slogan-讓喜歡的事成為生活-POPUP-BOX-2021popupasia精選禮物組合

發表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