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p Up Asia 讓喜歡的事成為生活_亞洲手創展品牌人物誌
鏈結不同亞洲手創展品牌、製造者與零售通路商,分享城市經驗與觀點,從產業鏈角度出發,共同打造亞洲手創市場
結合植栽、花藝、飾品,參樓研製所的飾品取材於大自然,將乾燥花、果實搭配金屬物件,設計出有獨特生命美感的作品。而他們並不只安於完成既有的事物,不斷地讓自己處於挑戰中,是品牌維持鮮活的秘訣。
從一個參樓的小公寓開始
參樓研製所品牌創辦人、設計師 潘家豪:
「我們的開始其實是在內湖的一個合租舊公寓三樓。那個地方像是…夢想的搖籃。那時我們幾個朋友一起住在那邊,大家其實都有點不想安於如此的那種心情,想要去做一點新鮮的事,也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業或工作。我跟其中另一個學劇場跟音樂背景的人,因爲都很喜歡植物,2015年才開始做這個品牌。後來我們就把三樓改造成工作室,把客廳變成一個被花草佈滿的空間,邀請大家來這邊體驗,試著開始做看看,所以才會把名字叫做參樓研製所。」
不給自己侷限定位 以獨特細膩視角呈現自然元素
比起風格定調,參樓研製所更喜歡自然的多元變化。「我們不是很喜歡去把商品定調一定是日系的、或是歐美系之類的,我們就是喜歡自然的元素。我很專注在設計細節或是設計精細呈現,我的夥伴則是喜歡原生態、活靈活現的東西」兩位背景迥異的品牌初始夥伴,也因此碰撞出許多火花,創造出更多樣化的作品。
因應疫情的狀況辦了直播,有許多顧客都一起上線參加。「我發現其實他們都喜歡品牌很久,我們的受衆都很可愛,每個人都很有個性,他們都是一些對『自己喜歡的美』已經很清楚的人,他們那個喜歡很純粹,讓我覺得在創作的時候好像不需要拘束。所以在疫情期間操作的時候還蠻快樂,因爲做什麼都感覺無拘無束。」
事情不只是做完而已,還要盡力做到最完整
潘家豪:
「我們是那種要做就是要卯起來做的狀態,不想要所有事情就只是做完而已,而是想這件事情做了之後可以被拓展到有多寬、多完整。所以我們店內自己辦個小小活動,都要去重新布置、整個裝潢、買花材啊什麼的,把它佈置成一個主題。去市集的時候也是,東西多到硬生生要用卡車來載,每次出市集都像大搬家(全力以赴)。
因爲那個狀態會讓我們覺得說,這個品牌活得很踏實、很新鮮,會一直有很多角度可以被看見,就不會覺得被停滯住。」
疫情讓品牌回到初衷 也因為挑戰感覺活得真實
潘家豪:
「疫情像是一個契機點,硬生生打破我們現有的(門市和市集)模式,讓我們必須要去想辦法做新的東西,就是直播的開始。那重新要做一件事的時候,才突然想到說,啊我們真的很喜歡做的,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事,而是一直去改變,或者新的設計、或者新的挑戰,這是疫情幾個月來比較深的感觸。蠻喜歡品牌有點回到初衷…就是那種說走就走、說做就做、要做就是要把它做得很完整的感覺。
以前也有遇過真的很低迷的時候,現在的處理方式就是,如果覺得很累,我們就去改變東西,不管去把門是改一下也好、或是作品重新做一輪也好,或像是我們10月底要去台南,出市集以前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台北。
有點累的時候就會想要去做改變,或去做一些有新挑戰的事,讓我們覺得好像活的很真實。而每件事情也都環環相扣,你做的改變,未來可能都會給你更多回饋。」
為什麼會參加亞洲手創展?
潘家豪:
「亞洲手創展是一個指標,所以我們想把品牌投入進去,看看我們現階段的成熟度跟完整度,是不是足夠在這個展場上呈現,算是一個對品牌的階段性測試。
另一部分是想要去開一下眼界,因爲我是在大學畢業前就開始做品牌,另外一個負責人他那時候也還在讀碩博,所以我們離開原本的學業後,就完全投入品牌、埋頭創作,沒有接觸到太多商業的地方,所以參加亞洲手創展,想看一下更大的規模、接觸更多經驗,去看更多新的角度、參與新的事情。」
而亞洲手創展「讓喜歡的事成為生活」的精神也非常吸引他。「參加到現在的感覺有點像是…找回初衷的集體,有點震撼。在這過程中你會看到很多品牌,每個人做得事都不一樣,每個人都好熱誠、眼睛裡都發光的感覺,那時候就會想說,對,我原本喜歡做這件事情的初衷在哪裡,我再重新把它撿回來的那種感覺。」
品牌的下一步目標是?
談到下一步想嘗試的目標,他也是充滿挑戰的動力。「我覺得品牌可以一直維持能量經營下去,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是要對未來有想象。之後想讓我們的作品,可以有一個很完整的展覽,它絕對不會是只有靜態呈現。」
此外,參樓研製所「百樣素材DIY飾品工作坊」也逐漸恢復,每年12月也會開設聖誕系列手作課程,在這些課程中也發生許多療癒小故事,歡迎有興趣的朋友探索哦!
採訪編輯:趙鈺婷
審稿:陳小麥
《100+1交換禮物派對》愛上這些手創產品,即刻購買
加入line 好友,跟Pop Up Asia 一起讓喜歡的事成為生活